第(2/3)页 “我今天来找你,是有正事儿的。” “哦,说来看看,耗子你今天又想怎么震惊于我呀?” “是这样的,赵叔你也知道,过年的时候,我曾经承诺村民打造一个绿色种植基地。” “现在已经在山上开好了三个鱼塘,和山下种植了3000亩的红薯。” “小鸡小鸭小鹅在过几天就要开始下蛋了,可以说是一切都步入正轨。” “所以我,这次来找赵叔你,是想要个申请指标。” “你之前说的好好的,这回要个申请指标干什么呀?” “我不是想把这个张家屯打造的更正规一点吗,我打算按照农场的模式打造张家屯?” “仔细说说,你如果能打动我,我亲自去给你申请。” “是这样的,我申请这个指标啊,不是我想干农场当老板,而是让村民们集体入股,可以说人人是老板。” “耗子,你这么做风险是不是很大呀?” “毕竟我们国家的老百姓现在还在一穷二白中,能识字的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你这么做,他们能同意吗?” “万一将来有村民挣多挣少的开始眼红你了,对你也是不利呀。” “赵叔,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 “也就明年后年,我还会在张家屯指导他们,等两年之后结完账之后我便会回到城里找工作。” “我只管给他们搭好框架,以报生养之恩,今后他们混成什么样?” “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其实张浩的内心早就想好了,这个农场他办三年也就到了1952年,再过几年,全部都归国有,到时自有人替他们操心。 只是张家屯不再是单纯的种地的当农民了,而是在一个农场里,当农场工人。 赵刚沉思了一下:“好吧,我帮你办理这个指标。” 赵刚从书桌里拿出了一封指标,军管所里的指标,对于北平城里的老百姓,那可真是可以称得上,是以前皇上的圣旨了。 “耗子,你打算把张家屯这个农场叫做什么名字啊?” “赵叔就叫,张家屯绿色生态打造基地,简称,张家屯农场。” 赵刚盖上了军管所的大印。 “好了,还有什么事情啊,张大少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