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黑! 太黑了! 但就算再黑……大臣们又有什么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栽。 熊午良同意共享造船技术、同意大臣们出海去捞好处……已经是王恩浩荡了。 君不见那个该死的屈原老贼,现在还坐在一边跃跃欲试……似乎就等着哪位大臣提出异议,他便要跳出来、再次要求大王收回成命! 让大臣们自己打造船只——那是不可能滴。 放眼天下之大,唯有熊午良的琅琊造船厂,造出的船只可以在海上航行……而且已经经历了一次远洋航行的考验、一百七十条船全部全须全尾地回来了。 这,就是金字口碑。 自己造船,岂能有琅琊造船厂这个质量? 先是准备造船的设备,就要不少钱……还要培训懂得造船的工人、还要研究技术……最后造出来的船,还未必顶用。要是在海上翻了,赔了钱倒是小事,要是折了族中的子弟,那可是血亏! 心念及此……贵族大臣们不禁惊愕地发现,自己似乎毫无选择! 但凡想要出海,就必须在熊午良那里买船! 这笔钱,捏着鼻子也得出啊…… 不过话说回来—— 相比于在海外能获得的海量报酬……这些用来造船的钱,倒也不算高昂。 只要把船买了回去,这条船就可以日复一日地运作、为家族带来更多的报酬……与其把钱币放在地窖里埋起来,这样去运作,岂不是以钱生钱?何乐而不为? 话说回来——如今这帮大臣虽然爵位都变得有名无实,但是一个个确实富得流油! 虽说当今大王致力于将权力收拢,但是在浮财这方面,确实对群臣也不含糊——通过岭南拓荒团、鼓励商旅等方式,实打实地带着大家挣了不少钱。 这万八千金,对于北方六国的贵族来说确实是天大的巨款……但是对于咱们楚国的贵族大臣们来说,虽然数额也是极其巨大,但却并非负担不起。 何况出海的报酬,又是实打实肉眼可见的——那火堆还烧得正旺呢! 于是——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