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辩笑呵呵的点了点头,道:“倒也不失为一条上上之选。” 刘辩说着,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道:“此番便由朕亲自走一遭吧。” 李善长闻言,满脸担忧的瞥了一眼刘辩的背影,出言极力的劝道:“漠北乃苦寒之地,陛下万金之躯,身系大宋国运,不宜以身犯险,还请陛下三思。” 刘辩闻言,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道:“朕吃过的苦比你吃过的盐还要多,深入漠北,打击蒙古,或可取得一劳永逸之奇效,纵然冒些险也是值得的。” 李善长闻言,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对刘辩的脾性十分的了解,知道刘辩决定的事情,即便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于是不再多说什么。 刘辩随后让人向全军下达了克日启程的决定。 又过了一日。 刘辩亲率两万大军,自京兆府一路向北,途经延安府,借道西夏,直入大漠,穿过层层险阻,直抵鄂嫩河畔。 刘辩途经之处,刻意将斥候的探查范围扩大到了百里之外,近百支斥候队伍,将大军所过之地的山川地势尽皆探查得一清二楚。 刘辩每经一地,或是绕路而走,实在绕不过去的时候,便借着夜色的掩护,将蒙古大营团团包围起来,继而向蒙古营地发起进攻,为了不使蒙古人前往合不勒军中报信,刘辩亦不得不做出将营地内老弱妇孺斩尽杀绝的决定。 一路行来,披荆斩棘的同时亦伴随着尸横遍野,待刘辩率军抵达斡难河畔时,他们的身后已经出现了一条由鲜血交织而成的血色征途。 鄂嫩河水泛着一抹耀眼的殷红,昭示着宋军一路行来的荣耀与罪恶。 刘辩以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解释,令原本心存愧疚的军士一扫心中的阴霾,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发生在眼前的一切。 当刘辩率军抵达由合不勒长子巴儿合黑亲自坐镇的蒙古大营时,他当即命麾下士卒将蒙古大营给团团包围了起来。 巴儿合黑在族人的簇拥下打马出营,满脸疑惑的看着面前的刘辩,皱眉道;“你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刘辩闻言,无语的翻了一个白眼,脸上随之浮现出一抹戏谑的笑容,道:“明知故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