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反思中成长,在光明中做人-《忠诉》
第(2/3)页
氏槐,是这所学校此年级,普通班里新来的一名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那是否也能像我说的这样,能招来像他这样的学生,是这班级里老师极其光荣的一件事,我们班里所有学生能与他成为同班同学,这也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对于我身边常在一起交流的同学较少,要与这班里的哪几位交成朋友,这是一道自由选题,让我苦苦想了好久,始终都还没有一个真正的答案,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想交到一位好朋友需要考虑的方面会很多,例如:相似性,如是朋友之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建立友谊的重要基石,有了这些相似点,朋友之间就会有更多的话题和共鸣,加深彼此的理解和认同。互补性,朋友之间性格特质和技能与能力形成互补,就可以丰富友谊的内涵。比方说,一个内向的人可能欣赏外向朋友的活力和社交能力,而外向的朋友也可能从内向者的深思熟虑中获得启发。真诚相待,这听起来很好理解就是说交诚恳的朋友,所谓的“忠告而善导之”,忠告就是忠言逆耳,你有毛病,别人都不好去讲,我作为你的朋友要像镜子一样来照鉴你,善导就是好好的引导你,用好话设法好好的劝你,又能够用些方法来引导你...等等例子还有好多,我也就不一一的说了,总之一句话做事要慎重些为好,就交朋友的这件事也大意不了。
那再说起他,脑中是否已有了一个答案?
要我说,他与我有相同之处,自然也有不同的地方。
既然这么久都还没有说出一个答案,那就证明他也是像我一样想了很多。
那一副傲然的模样更映衬了他的英俊才貌,你想,是否到哪儿都一样,他成绩斐然,围在他身边转的人应该也少不了,尤其是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所以交到朋友这件事对他来说应该并不难,在这方面上他定没有我想的那么多,至于交朋友就要交有用有价值的,这他和我的观点应该是相同的。
与我同在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里的一名学生,氏槐来到这个班级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他身边却没有很多的同学与之交流,这让我感到很奇怪。
说什么这谁不认识谁,问我想不想多去了解一下他,我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回答?
我的回答那就是,说什么认识,问我什么想不想多了解氏槐,直接说你不想不就得了,但我有疑问,你不想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初次见面的人常说的一句话那就是相逢何必曾相识,既然相逢,无论先前是否认识,都会同病相怜,同声相应。
就像好朋友一样,有相识,感慨无限,有一种时分亲切的感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