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谢宝珍学佛-《磨刀》


    第(3/3)页

    谢宝珍十分在意为人善恶,他结交朋友,那些人品不行的,统统说不上两句话。

    佛法中,也分大乘和小乘。

    既然各宗随时兴起,各宗要发扬本身的精妙,少不得就有判教一法。现在通常所说的:俱舍成实二宗是小乘。四分律原也是小乘,而自从南山律师义宗唯识,就变成通大小乘了。法相是大乘有教,三论是大乘空教,这二宗争论最多。天台华严自标位置,在法相三论两大乘之上。

    天台就谓之一乘圆教,华严更谓为别教一乘;禅宗是顿教,净土是他力教,真言宗是秘密教;这三宗又别有境界,不同恒蹊。这还是粗讲大略,再详细说各宗本身内部。天台还有山内山外之争;南山还有会正资持之异;三论法相,皆有新古。五家七派,皆是禅宗。

    至大乘之发心,非为一己,是无己而为众生,以众生为己。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其本身生命不属于己而属于众人;其发心为大众,故可成为菩萨。此中相差颇远,大乘无一定范围,菩萨发心无量无边,故云众生无边誓愿度。如欲救国,应先知吾国之历史,人民之生活状况,然后始可救国。若欲普度全法界众生,必须先明白其理,始能普度众生,非同小乘仅见及我空。若见众生种种烦恼,必先知种种法门。

    欲度无量众生,必学无量法门。先从初发心菩萨地位,渐渐修到佛之地位,始能度一切众生成佛,始真能有普度众生之智慧能力,否则有其心而力不足。故大乘乃自普度众生而发心,澈底了解无量世界、无边众生之一切,而度脱其烦恼;要修证圆满,始能成佛,成佛始有普度众生之功能。

    大乘就是佛菩萨所修之法,所证之果;小乘就是声闻缘觉所修之法,所证之果。声闻是闻佛四谛法,证阿罗汉果者;缘觉是闻佛十二因缘法,而得觉悟,证辟支佛果者;如生在无佛之世,则名为独觉。所

    以又名为二乘。这二乘皆是小乘。小乘的主义,是一种自觉主义,勘破了三界火宅的烦恼惑业,只求自己觉悟,脱离生死。

    灰身泯智,永不再来;并无济度众生的意思,所以称为自了汉。虽则不生不死,却是有余涅槃,为尚有界外的尘沙、无明,二种惑在。佛因为他发心不大,所以名为小乘。至于佛菩萨的大乘,则自觉之外还要觉他。

    觉他就是救度一切众生,同登彼岸。所以诸位菩萨,证得无生法忍蒙佛授记以后,必须乘愿再来还入娑婆,以种种神通方便,度脱众生。等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则尘沙无明二惑,净尽无余,方才成佛,方为无余涅槃。列位既肯发心,不但不可修人天小果,并且不可修二乘权果,必须要行菩萨道,修行绝对的大乘普度众生,方可圆成佛果。

    但是罗汉虽是小乘,却因断尽三界内粗烦恼,超出生死流,与三界凡夫比较起来,已到了圣人地位,断不可因佛说他是小乘,看轻了他,起一种我慢的心。须知法华经义,三乘即是一乘,罗汉只要能回心向大,即是菩萨因,即是佛因。况且大乘小乘只在发心处论。如同行一事,发大菩提心,即是大乘。

    发自利之心,即是小乘;非小乘与大乘,各另有所行的事。即就一事论,已自大小不同。然大乘道大,有小乘人不堪担荷者,我辈但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修行世善,一心念佛,即是绝对待无等伦的大乘。此绝对待无等伦的大乘,人人皆能修;非如诸余经典中唯仗自力之大乘,虽证阿罗汉果之圣人,尚多不堪担荷。

    所以说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无有一人能出其外,亦无有一人不能入其中者。幸得我佛说此最圆顿、最简便、最易修、最易成之无上大法,若不修习,岂非上辜佛化下负己灵之极愚痴人乎?如列位不以愚痴自居,请直下承当起来,庶不负如来当日说此法门之深恩,不慧今日对列位一番劝进之愚诚也已。

    谢宝珍此时此刻,已经像一个佛法大师一般,给众位朋友们说着佛法。

    其中有一位女子笑道:“宝珍兄,你与我们说这些,我们又听不懂。不妨说些我们喜欢听的,比如说前些日子,听说你叔叔吕锦程受伤了?他可是九境武夫,怎么会受伤呢。”

    谢宝珍微微一笑:“是在回来的路上,遇到歹人了。”

    那女子有些惊讶:“听说令尊是去参加东岳大帝的宴会,有谁这么大胆,敢在路上跟他们动手?莫不是早有预谋,不是仓促间出手的吧。”

    谢宝珍摇了摇头,这些事情,他实在是不感兴趣。

    一旁有位好友懂他意思:“宝珍兄不喜欢说这些修行的事情,咱

    们换个话题吧。再说了,有梅晋老祖宗在,还有福缘剑仙在,这谢府不会有什么事情的。”

    众人都点点头,谢府虽然崛起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里面高手众多,不是一般人能撼动的。

    他们正说的开心,突然,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从外面传来。片刻间,地动山摇,谢宝珍的那些花草全部被打乱,散在地上。他们面容惊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刚刚还说谢府不会有什么事情的那人,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外面有声音传来:“谢福缘,你抛妻弃子,杀害好友,还不快出来受死。我叫谢宝树,今日来就是取你性命,若是有什么不满意的,你尽管说出来,看我手中的刀答应不答应。”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