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西边来了个僧人-《磨刀》


    第(2/3)页

    有“佛性”,意见很不一致。有的说现在就有,有的说将来才会有,修了以后才会慢慢生起。到底该怎么理解?

    玄奘十分地困惑。当时刚到大唐来的异域法师波颇,告诉玄奘,孔雀国有一个叫灵山的地方,里面有一位戒贤法师,通晓一切佛教经典。于是,玄奘决定西行求法,解决心中的疑惑。

    在瓜州,玄奘遇到一位胡商叫石磐陀,他是玄奘西行路上收第一个弟子,就是他带领玄奘偷渡出了瓜州城。但偷渡刚开始,石磐陀就动摇了,他害怕被官军抓住,于是想要杀玄奘灭口,玄奘再三赌咒发誓不会出卖他,他才最终离去。

    里,唐僧要面对的是各种的妖魔鬼怪,他们都要吃唐僧肉,以变得长生不老。

    而玄奘在西行路上,更多是要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比如一望无际的沙漠、飞沙走石的戈壁、高耸严寒的雪山,这些都随时可能吞噬掉孤独的玄奘。

    有一次,玄奘进入茫茫沙漠后,多次迷路,还遭遇了断水,一度濒临死亡!四天五夜滴水未进,他陷入了昏迷。在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时,玄奘又站了起来,继续向西挺进!

    奇迹就在这时降临,他的枣红马发现了一个小水塘,最终拯救了玄奘的生命。还有一次是他翻越凌山时,他们遭遇了严寒、积雪、雪崩等危险,历经七日才出山。

    三十多人的队伍,有一半人葬身凌山,其中包括玄奘的两个徒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他们是玄奘的随从。类似于此的危难时刻还有很多,但几乎每一次,玄奘最终都幸运地化险为夷。

    太宗皇帝在登基之初并不怎么欣赏佛教,而和道士的往来更频繁一些。太宗皇帝真正改变对佛教的态度,大家普遍认为,这要归功于他对玄奘的崇拜。

    与其说唐太宗护持佛教,还不如说,唐太宗护持玄奘。他对这位和尚有一份欣赏,欣赏他能不远万里亲身走一趟“丝翡翠之路”,玄奘是在那个时代真正能“开眼看世界”的大唐人。

    还有一份感动,太宗皇帝多次许以高官厚禄,玄奘法师始终孜孜以求,潜心佛法。尤其是在这位皇帝病重的最后一段时间,他对玄奘法师如此地信赖,甚至有些依赖,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程度。

    唐太宗在这篇《圣教序》里称赞玄奘是“法门之领袖”,“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认为这位法师“千古而无对”。

    太宗皇帝以他的帝王之威,赞叹玄奘是“千古一人”,无论是玄奘的悲心、决心,还是玄奘的佛学、智慧,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说玄奘“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表扬他跋山涉水留学印度,学到了真正的佛法,他说

    玄奘”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表扬他博学通透,辩论无敌。

    玄奘的才华和敬业精神,感染了唐太宗。不久再次召见玄奘,唐太宗声称自己虔诚地信仰佛教,还下诏允许在全国三千余所寺庙里分别度僧五人。

    据说,皇帝在此之后经常请玄奘去陪伴他,想必是有很多聊得很开心的话题,尽管未必是佛教的内容。大唐的佛教政策,就此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据说小时候,玄奘就非常有慧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