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唐曾经的荣耀-《磨刀》
第(2/3)页
除此之外,还有大唐还有许多风流诗人。
刘看山,从小时候起,既不喜欢学习,也不喜欢诗。但是那些诗人,他妹妹很喜欢。
隋唐国公李渊于长安称帝建唐,辉煌的唐朝和唐诗就此拉开序幕。不过,序幕就是序幕,那时星空虽浩荡,星辰却寥落
后人很难记住,李世民、上官仪、虞世南这些名字。
直到那一年年,一个年轻人溺水,他的名字如惊雷闪电,迅速划破这厚重幕布。
这一年冬天
,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当唐高宗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不禁拍案叫绝,高声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
左右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作《指瑕》十卷纠正其错;十六岁幽素科及第授官,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天才与时运,把王勃推上了“初唐四杰”头把交椅的位置。
却马上就因为《斗鸡赋》和私杀官奴连跌几跟斗,不但赔上终身的仕途,甚至连累父亲被贬到偏远的交趾做县令,那一年,王勃到交趾探望父亲,途中惊悸溺水。
和王勃同时的,有另一个著名的神童,武则天临朝称制,他表示不服,从此失踪。他叫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现在七岁的小孩子都会背,那就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据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本性难改的他,武则天当政时屡次上书讽刺,终于进了大狱。
武则天废中宗自立时,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攘臂而往,起草著名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些句子,竟让被骂的武则天都点起赞来。
据说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惶然问:“谁为之?”
左右告之是骆宾王,武则天叹息道:“我身边竟没有这样的人!”
李敬业兵败被杀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这“文章四友”,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就象“初唐四杰”有领队王勃,“文章四友”也有带队大哥杜审言,他有个儿子叫杜闲,杜闲的儿子叫杜甫。
这些诗人,都是大唐的骄傲。
除去诗人,大唐还有很多名将。比如曾经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一个个都很厉害。
其实早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就封过一批有功之臣,他们都是随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事的功臣,被称之为“太原元谋十七功臣”。李渊在武德元年称帝后不久就公布了“太原元谋十七功臣”的名单。
他们分别是:尚书令秦王、尚书左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
这十七人中,秦王就是后来的唐太宗,其他十六位
也都是在李渊起兵初期就跟随他的。大封功臣也是封建王朝建立之处惯用的做法。唐太宗李世民在后世的影响力完全超过了他的父亲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影响力,以至于后人都只知有唐太宗而不知有唐高祖。对于唐初的功臣也只知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不只有太原元谋十七功臣。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要作用。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赵郡王李孝恭第二。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莱公杜如晦第三。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