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大战将起(二十二)-《磨刀》
第(2/3)页
李少微真人说:“治病以符。符,朱墨耳,岂能自灵。其所以灵者,我之真炁也。故曰:符无正形,以炁为灵。知此说者,则物物可以寓炁,泥丸衰草亦可以济人。”
李少微真人还简要叙述了行持道法的整个过程。他说:“通三才者一炁耳。天以炁而运行,地以炁而发生,阴阳以炁而惨舒,风雷以炁而生。炁由人主,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一意冲和,归根复命。
行住坐卧,绵绵若存,以养其浩然者。施之于法,则以我之真炁合天地之造化。故嘘为云,嘻为雷霆,用将则元神自灵,制邪则鬼妖自伏。通天彻地,千变万化,何者敢干我哉!”其中,“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一意冲和,归根复命”十六个字描述了修行人保持在“真意”时的状态;“行住坐卧,绵绵若存,以养其浩然者”,是修行人在日用常行中涵养“真意”的工夫;之后,“以我之真炁合天地之造化”,则是以“真意”为枢纽的“天人合发”工夫。至于“用将则元神自灵,制邪则鬼妖自伏,通天彻地,千变万化”,则是道法的真实效验。
字字句句皆是过来人的真实语,值得后来人深心体味。张于湖有一首词传达了有道之士“真心以会道”的高洁与超脱,兹录于下,供大家品读。
他的《念奴娇?过洞庭》词云: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片舟一叶。素月分晖,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大道以虚无为体,修道则以虚心为宗。古人说:道不远人,人自远道。人被七情六欲蒙蔽,所以与道远离,流浪生死。故太上在《内观经》上说:“所以言虚心也,遣其实也。”这里的“实”就是指人的七情六欲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知识。
故太上教导后学:“人常能清净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也就是说,人的心地就像是一间屋子,只要将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道就会自动前来居住。如果屋子很肮脏,那么不论屋子的外观装饰得多么华丽,道都不会前来驻落。
因此,太上又说:“道也者,不可以言传口受而得之。当虚心静神,道自来也。愚者不知,乃劳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远,则神愈悲。背道求道,怨道不慈。”愚者们不在心地上做“扫尘除垢”的根本工夫,整天在滚滚红尘中忙忙碌碌企望得道,结果是苦心焦虑而徒劳无功。其原因就是“背道求道”,丢失了根本。
黄元吉先生说:“道家始终修炼,。惟以虚无为宗。元始天王道号虚无自然,即是此义。由虚而实,是谓真实;由无而有,是谓真有。倘不虚不无,非但七情六欲窒塞真灵本体,无以应万事、化阳神。
即观空了照,有一点强忍意气持之,亦是以心治心,直将本来面目遮蔽无存。总之,虚无者道之体,冲和者道之用。人能如是,道庶几矣。”
黄元吉先生指出,不仅“七情六欲”会窒塞自心之本体,而且在“观空了照”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强忍之意,也会遮蔽自心之本体。因为生命的流行有天然的节奏,生生而条理。修道人澄怀观道,就是要体认天理自然的生命本原。
若有意为之,则是在生生而条理的生命流行上添加了自己的意思,犹如太虚之上平添几缕云翳,反倒失去了生命本体虚灵空寂的本来面目。因此,虚心就是要回到最本真的自然。整个修道过程就是要道法自然,有意造作反倒形同画蛇添足。
生命本真之道,就蕴含在虚无妙有的真空之中。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曾作《虚空歌》说:本来真性同虚空,光明朗耀无昏蒙,偶因一念落形体,为他生死迷西东。
并说:识得真空方不昧,古往今来镇长在。……真空消息非顽空,纵横变化无终穷。重阳真人亦说:虚空返照虚无影,照出真空空不空。
张伯端真人在《悟真篇》中则说:道自虚无生一气,更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阴阳变化在虚无中运行,由此万物才得以生息昌荣。修道之人以清虚为体,自然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浑沦不散,水火不期济而自济,金木不期并而自并,大道自得可成。
慈心正心要在修心,静心虚心贵在澄心,修心澄心不离真心,澄心所在体道明道。就人生来说,修心澄心的工夫,最终是要落实在人生的体悟与实践之中。
太上在《内观经》中说:“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心与道原本无别。修心以明道,就是要在性天心地上做工夫,合道以达真。心地工夫则须在人伦日用间中显出真实的效用。
刘玉真先生说:“心中有天者,理即是也。谓如人能敬爱父母,便是不昧此道理,不忘来处,知有本源。”也就是说,道在心中,心中自有天理,而天理最终是要体现在具体的人生细节上。胡慧超真人说:“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四美俱备,神渐通灵,不用修炼,自然道成。”
人生之现实,诚哉斯言也!
??唐懿宗年间,距离京城百里之外有座龙泉山,山上有一眼叫“龙泉”的山泉。这天,龙泉山上突然来了一群道士,为首的道长四十岁左右,法号“天元”。
?? 道长来到龙泉山后不久,便开始大兴土木,修建道观。他不仅把道观修建在了龙泉的旁边,还在龙泉的下游修建了一个大水池子。天元道长为了使道观早日竣工,还特意把工匠们分成两拨日夜不停地赶工,所以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那座名为“卧龙观”的道观便修建完毕。
?? 这天傍晚,石匠刘大头正带着徒弟马二毛在山上开采石料,看见几个小道士赶着四辆蒙着黑布的大马车驶入卧龙观内。马二毛纳闷地问:“师父,那马车里拉的是什么啊?怎么看他们鬼鬼祟祟的。”
?? 刘大头玩笑地说:“说不定那个道长是个花老道,别看白天里装模作样,晚上便让徒弟们去外面接花姑娘来供自己淫乐。”马二毛听得直乐,心里却已经拿定了主意,准备晚上翻墙到卧龙观里去一看究竟。
?? 吃过了晚饭,累了一天的刘大头打着呼噜睡去。马二毛蹑手蹑脚地从床上爬起来,溜出屋门,在熟悉的山道上一溜小跑,不大一会儿,便已经站在卧龙观的院墙外面。他听到墙内有人在谈论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是小道士们在谈论该用什么方法把龙放养进水池子里面去。马二毛听得来了兴趣,想要看看龙究竟长的什么样子。
?? 他三两下便攀爬到一棵大树上,见十几个小道士正手持火把,用铁棍驱赶着四条足有四五米长的怪兽。那些怪兽马二毛从来都没有看见过,但是从怪兽的身体形状上来看,还真的和传说中的龙十分相似。
?? 就在这时,其中的一条龙像是被小道士们手中的铁棍惹恼了,突然张开血盆大嘴扑向一个小道士,幸好在怪兽的身上都捆绑着绳索,旁边的小道士们忙用力拉扯绳索,这才将那条发了狂的龙制服。马二毛坐在树梢上看得心惊肉跳,他一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接着连滚带爬地逃离了卧龙观。
?? 第二天早晨,刘大头带着马二毛上山去干活。刘大头看着走路一瘸一拐、脸上青紫的马二毛喝问:“你昨天晚上干什么去了?怎么摔成这样。”
?? 马二毛怕被师父骂,吭吭哧哧地说:“我,我去山下的镇子里找,找姑娘去……路上不小心掉进沟里了。”刘大头知道,马二毛所说的姑娘是镇子里几个卖春的暗娼窑姐。
?? 中午时分,刘大头拎着水罐子去旁边的山溪里取水喝,但在溪水边上,刘大头突然发现了马二毛的一只草鞋。
?? 从山溪边回来,刘大头把捡到的那只草鞋丢到马二毛面前,沉着脸说:“你昨天晚上不是去镇子里找姑娘了吗,你的鞋怎么会出现在溪水边?”
?? 马二毛见事情已经无法隐瞒,这才一五一十地跟刘大头说了实话。马二毛说:“师父,卧龙观里真的来了四条龙。不过看样子都是恶龙,这可怎么办啊!”
?? 刘大头沉默了一会儿后,说:“我小的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讲过山上那眼‘龙泉’的故事。据说,在很多年之前,我们这一带都是平原,并没有山。一天,一条恶龙从天而降来到了这里。那条恶龙无恶不作,它不仅吃光了附近所有的野生动物,还吃掉了老百姓们赖以谋生的家畜。最后,那条恶龙还要吃掉附近的百姓们。幸亏此时有一位云游的神仙途径这里,经过一场恶战,神仙终于制服了恶龙,并搬来了一座大山压在了恶龙的身上,让那条恶龙永世不得翻身。被压在山下的恶龙终于流下了忏悔的眼泪,那眼泪越流越多就流成了龙泉,这座山也从此被命名为龙泉山……现在一下子来了四条恶龙,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啊!”
?? 马二毛听得入迷,忙问:“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刘大头叹了口气,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们小心些就是。”
?? 两个月后的一天,马二毛赶着毛驴往山下运送石料,毛驴驮着石料在前,马二毛手持皮鞭在后。在经过一条小河的时候,突然平静的水面上掀起一个巨浪,一只巨大的龙头猛然从水下冒了出来一口咬住了毛驴。马二毛顿时就被吓呆了,眼睁睁地看着那条恶龙将毛驴生吞了下去,就连毛驴背上的石料都被恶龙一起吞食进了肚子里。
?? 马二毛惊慌失措地跑回山上,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刘大头。刘大头听完也愣了,他们师徒往山下运送石料全靠那头毛驴呢,如今毛驴被恶龙给吞吃掉了,这以后的活还怎么干!
?? 于是,刘大头抄起砸石头的大铁锤让马二毛在前面带路,两人急匆匆地赶到了事发地点。那条恶龙竟然还没有离开,它挺着个硕大的肚子趴在河边晒太阳。看着恶龙那悠闲的样子,火冒三丈的刘大头把手中的大铁锤抡成个圈,大铁锤像个流星般地从刘大头的手中飞出去砸向那条恶龙。
?? 刘大头本来是想用飞锤砸烂那恶龙的脑袋,不想给砸偏了落在了恶龙的前爪上,那恶龙痛得怪叫一声扭动着笨重的身体爬回了河水中。
?? 在一旁的马二毛焦急地问道:“师父,恶龙跑了!难道咱们的毛驴就这样白白丢了么?”刘大头气呼呼地说:“不行,绝不能轻饶了这条恶龙和山上的那些臭道士,否则还不知道会有多少牲畜和百姓遭殃呢。
?? 走,我们到县衙里去告状,把今天的事情和你那天晚上在‘卧龙观’外看到的情况全部都告诉县太爷。”说完,这师徒二人快步下山,直奔县城方向而去。
?? 大堂之上,县令高道明听完刘大头师徒的诉状大为诧异,难道这世界上真有活着的龙存在?但看堂下跪着的这师徒二人又不像是在说谎。于是,高道明正色道:“公堂之上不得戏言,你们可知道戏弄本官的后果!”
?? 刘大头忙说:“小民和徒弟所言句句属实,如有半句谎话,挨板子、蹲大牢任凭老爷处置。”高道明感觉这案件里面必有蹊跷,于是决定和捕头李俊亲自去查看一下现场。
?? 第二天一大早,高道明和李俊便带着一班衙役,跟随刘大头师徒赶到了事发现场的小河边,河道上还留有恶龙吞食毛驴后留下的血迹。刘大头指着不远处的另一小摊血迹对高道明说:“老爷,那摊血迹就是恶龙被小人的铁锤砸伤了前爪留下的。”为了防止恶龙突然从河水中冒出来,众衙役、铺头忙抽出腰间的佩刀护卫在高道明左右。
?? 高道明小心翼翼地靠近那摊血迹,果然透过清凉的河水可以看到河面下面的泥沙中有一道深窝,想必是那受伤后的恶龙所留下的。按照马二毛所讲的,高道明决定带人马上去盘查卧龙观。
?? 这卧龙观的天元道长也不知是什么来历,自从修建成了卧龙观至今竟然从未到县府去拜访过自己,这也让高道明心中十分不快。他决定借这个案子去收拾一下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天元道长。
?? 于是,刘大头师徒在前面带路,高道明、李俊带着一班人马直奔卧龙观而去。
?? 高道明他们赶到的时候,卧龙观大门紧闭,两个手持宝剑的小道士一左一右地站立在大门两旁。高道明心中很纳闷,此时正是中午时分,道观应该大门开放迎接四方香客。可这大门紧闭不说,还派了手持宝剑的小道士在门外把守,这里面一定是有问题。
?? 李俊仗着自己捕头的身份,再加上自己一身的好功夫,根本没把两个看门的小道士放在眼里。李俊大模大样地喊道:“快把大门打开,我们要对道观进行搜查。”
?? 没想到,小道士竟然不屑地冷笑道:“别说是你个小小的捕头了,就是县令、知府大人来了也不敢在我们门前撒野的。”高道明听这小道士口气狂妄,想必其中必有原因,他只得强压着心头的怒火站出来,说:“我就是本县县令,快去把你们道长喊出来见我。”两个小道士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个推门进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