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进京-《琉璃满京华》
第(2/3)页
但这几年,却是在这上面下了大工夫的,打算的就是把琉璃瓦做精,让关家再多一个有名头的生意。
但是,眼前这些如果可以称之为琉璃瓦,那么关家的琉璃瓦无论再花怎样的功夫,都不可能做出类似的物品。
这种情况下,都不用商量,关本和就给出了答案:“给云升回信,把玻璃技术的合作事宜做好,琉璃瓦这一项先搁着吧。”
与其做二三流的商品,那就没必要进入京城,只做做北河府和周边州郡的生意就好。
怕只怕清韵斋的琉璃瓦会运出京城远销,若是那样,他下功夫做起来的琉璃瓦生意就是个败笔了。
受这件事情的影响,关家这段时间的气氛不是很好。
关本和在犹豫,琉璃瓦这个生意是继续维持,看看后续情况。还是及早抽身,把生意转让出去,收回银子之后再谋别的。
哪知道没过多长时间,京城又有信件回来,关家的琉璃瓦生意居然有了转机。清韵斋在如此大好的前景之下,居然提出和关家合作,所得收益还是三七开。
清韵斋三、关家七。
祖孙三代又坐在了一起,关云辉很是诧异:“清韵斋这是什么意思?这独家的买卖不好吗?干什么要和人合作,而且还是拿的小头,不会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吧?”
关云辉说的是不妥,但他的意思是清韵斋是不是有诈,在谋算关家什么。
关云辉虽然做生意不行,瞻前顾后的没主意,这恰恰证明他想的太多。
关家一家上下,之所以看到清韵斋的琉璃瓦之后,立即就是去斗志,完全就是因为清韵斋的琉璃瓦和传统琉璃瓦不是一种制作工艺,完全没有研制和复制的可能。
这么好的独家买卖,好端端的,怎么会主动要求和别家合作,而且还是拿的小头?着实不能不让人心生怀疑。
关本和看向关云溪。
关云溪斟酌片刻,说道:“清韵斋的条件是咱们出银子,会不会是他们在周转上出了问题?”
显然,关云溪的回答也没能让关本和满意。
关本和摇摇头,说道:“清韵斋虽然做的是独一份的生意,但才做两年,所赚银两终究有限,扩展生意的银子跟不上情有可原。但做生意向来靠的都是积累,他可以慢慢来嘛,完全没必要急着找人合作。”
关云溪想想也是,问道:“那父亲您的意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