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8章 重围-《壮士,干了这碗鸡汤》
第(2/3)页
昔日的小渔村,自从1979年的那个春天,一位老人在南海边划了一个圈,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迎着春风,深市一跃跻身成为国际化都市,成为东方崛起的一颗璀璨明珠……
张学仕和安琳怀揣着梦想,踏足深市这片滚烫的热土,年轻城市,与年轻人的朝气蓬勃,让这座城市充满着无限的活力。
是快节奏的城市,是追梦的城市,是开辟新天地的城市。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梦想还没展翅翱翔,已经在现实的摧残下,折断了翅膀。
这是一个狗咬狗的时代,疯狗满地跑,死狗任其咬!
那么,问题来了……
谁是疯狗?
谁是死狗?
安琳将锅铲一扔,叉着腰,瞪圆了大眼睛,就连她浅浅的酒窝都在哆嗦,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张学仕,你给我闭嘴,就你整天满口仁义道德,就你崇高,就你高尚!”
“一天到晚念叨什么‘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你想怎么着?当自己是板仓先生?千古帝师?醒醒吧,撒泡尿照照自己,你没那个命,你只不过是学校里的一名代课老师!”
[附注:板仓先生,即杨昌济,毛大大老师]
张学仕挺不服气,矢口反驳,“代课老师怎么了?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代课老师也是老师,也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辛勤园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残酷的现实面前,理想往往不堪一击。
安琳,昔日粤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堪称院花级美女,温柔贤淑,才华出众,是典型的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女神,多少男生献殷勤,她都无动于衷。
最后,一次偶然的邂逅,与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张学仕相遇,两人一见钟情。
在这个感情泛滥成灾的年代,不期而遇的一见钟情,最是难得。
论长相,张学仕一米七八的个头,说不上来貌比潘安,但看上去为人正派,总是显得有些温文尔雅,颇有些书生意气。
少女心,或多或少,对所谓的“才子型”男生,还是有些迷恋。
自古以来,才子佳人,都是流传已久的佳话。
本来,张学仕与安琳这么些年的相处,感情深厚,一起来深市打拼,即使粗茶淡饭,也是相敬如宾。
很少争吵,更是不会为这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大动干戈。
可是,渐渐地,张学仕发觉,安琳变了,曾经温柔著称的院花,变成了河东狮子吼。
这种变化,并不是说,安琳变心了,而是变得很物质。
张学仕来到深市之后,按道理说,以他粤南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学历,算得上是科班出身,考进学校,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是绰绰有余。
然而,越是有道理的事,越是没道理可讲。
每一次考编,状况百出,他一次次名落孙山,别说考进教师编的门了,连一条缝都不会给他。
因此,迫于无奈,他只能作为一名代课老师,游走在各种临聘岗。
所谓临聘,就好像那些什么事故一发生,洗白的都是冤屈的临时工。
作为临聘的代课老师,除了没有一些基本的保障之外,授课教学任务并不比在编的老师少,甚至更重。
因为是临聘,若是教学水平不行,立即被学校勒令卷铺盖滚蛋。
所以要活下去,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为人处世,必须要游刃有余。
付出的心血要比一般在编教师多得多,但这种付出有时根本是没有回报的。
这个世界也是这样,往往很多时候,并不意味着,付出就有对等的回报。
最开始,两人在深市,专门租了小区房,哪怕勒紧裤腰带,日子过得紧巴巴,也还凑合付得起房租。
即使每个月都是月光族,但日子似乎也过得幸福。
随着张学仕不断地被学校解雇,并不是他教学水平不行,而是因为他的特立独行,很少能融入学校教师队伍群体。
工作的不稳定,意味着,薪资不稳定。
安琳从事金融,看似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职业,实际上,收入也比较微薄。
“心灵鸡汤系统绑定宿主成功……”
冷不丁的一声,张学仕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一脸懵逼,垂涎三尺地看向安琳,“琳琳,今天有鸡汤喝吗?”
安琳瞥了他一眼,“张学仕,你是不是傻了?还鸡汤,再这样下去,连鸡毛都吃不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