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与韩嫣同样心情的有很多人。一千黑鹰军精锐分列成两队,在公孙戎奴和张次公这两位随军校尉的带领下,奉命观战。今天的海上没有他们出手的机会,不过他们并不遗憾,不时有人偷偷抬头去看那个擂鼓助威的身影,心中热血沸腾。 同样在这艘主将船上观战的,还有在护卫们层层保护下的太子刘琚。听着那些宫中侍卫们兴奋的议论,他的心中更是激荡的厉害。他亲眼看着巨大的汉军船只一艘一艘的排开阵型,汉军士卒在紧张地装配好船上的作战武器。甲板下专门装载武器的船舱打开来,那些成捆的弩箭,还有装在大木箱中的圆滚滚巨石,都被用简易的滑轮儿木架吊装上来,堆垒在床弩和投石机的周围。 前锋船上的元十三和所有突进战船上的指挥者,早已经得到了大将军船上由旗语发出的作战命令,时机成熟时,自由开战! 当元召的战鼓敲响第六下的时候,元十三果断地发出了第一道攻击的命令。前锋船上装置的三张床弩同时发射了,将近三十支巨大的弩箭锁定了冲锋在最前面的那艘真番船,刺破海面潮湿的空气,呼啸而去! 永川口的真番水军并没有穿盔甲,他们都是精通水性的人,不需要这些笨重的装备。他们的统一作战配置就是盾牌、弓箭、直刀、长矛。虽然每人也有一身皮甲,但大多数人并不披挂。真番勇士从来都是赤膊上阵,这样才能威慑敌胆,勇不可挡。 冲在最前面的往往就是最勇敢的武士,当头的这艘船算是比较大的了,上面搭载了将近两百名军卒,由一名水军副将统领。几十名水手划桨如飞,眼见离着汉军大船已经不足几千米的距离,马上就会进入弓箭的射程。一声令下,军卒们齐齐的把盾牌遮在头顶,在整艘船的上方连接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大木盖。 这是真番水军经过无数次水上演练的好方法,敌人的弓箭再怎么射,也是无济于事的,根本就伤不到一个人。利用这样的掩护方式,直达敌方船只附近,然后或是潜入水底凿船或是以钩杆搭弦登船与敌人短兵接战。以这样的作战方略取胜,百试不爽! 当察觉到汉军开始放箭的时候,带队冲锋的这位副将心中不禁冷笑了一声,这还隔着两三箭距离之远呢,对方就慌了手脚,开始放箭了?可真是一群胆小鬼! 然而,下一刻他感觉到了不妙,笑容蓦然僵硬在了脸上。弩箭刺破空气的巨大响声中,死亡的气息,带着海水的潮湿,就这样突然降临了。 这哪里是箭枝啊!分明就是从天而降的几十根长矛带着无可抵挡的强劲之力,深深的穿透了身体插进船板里,有几只甚至连厚厚的船板都穿透了。 船上一片哀嚎,顿时大乱,那些厚木的盾牌,在这样的打击之下,和单薄的木片没有什么分别。片刻之前还赤膊持刀威风凛凛立在船头的副将,被一支如儿臂粗细的劲弩从前胸穿体而过,当时就死的透透的。身体犹自带着颤巍巍的弩杆,直立不倒,目瞪口呆。还不知道姓甚名谁的这位可怜真番将军,恐怕永远想不明白,自己的一身高超武艺还没有来得及施展半分,怎么就这样死翘翘了呢! 永川口水战就这样开始了。在多年以后许多流传在当地的传说中,可以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下当时的真实情况。不过,搜遍所有的大汉史书,却对发生在这儿的战斗,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记载。这让后世一些研究元召生平的人,不免有许多的遗憾。 其实,永川口水战,这样一次重要的战役,之所以没有零星的记载,在当时的许多亲历者心中,都是心知肚明的。所谓“为尊者讳”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