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见鬼-《我凭破案冠绝京华》


    第(2/3)页

    他一边说一边快速收其他物件,末了巴巴地盯着谢星阑手中锦盒,“娘娘等着小人回话,您是否……”

    谢星阑狭眸,“此物我们留用了,一个锦盒,想来也不碍事。”

    宋春欲言又止,但他也知谢星阑此人声名,一时不敢再以德妃压人,忙招呼另外两人,将清点好的所有物件都搬了出去。

    他们一走,秦缨看向谢星阑,“我们再去找阿素。”

    本来只是借礼物做文章,但连秦缨自己都未想到会有如此意外收获,锦盒虽寻常,但里头若真装了利器还消失无踪,那便是最异常之处,此刻追去长信宫,多半也是上下装傻,还不如去找阿依月的侍婢探问,谢星阑也不耽误,与秦缨直奔未央池。

    去潇湘馆要经过梅林,如今再见灼灼红梅映雪,二人心中皆是凝重,过了石桥到潇湘馆外,老远便见院门外挂了些颜色繁复的旗帜,等走到宫苑门口,便见院内大白天点着几十把火把,一个脸上抹了彩色油漆的中年男子,正围着一团篝火念叨着什么。

    院外御林军林立,院内,却皆是南诏侍从,一个南诏护卫看到他们立刻上前来,眼神不善道:“你们来做什么——”

    秦缨上前一步,“阿素可在?我有阿依月的遗物交给他。”

    护卫满脸戒备,眉头拧了拧才回身叫人,不多时,阿素快步走了出来,见秦缨在门口站着,她眼底闪过一抹惊怯,但还是上前道:“敢问县主何事?”

    秦缨拿出锦盒,“你们是不是忘了此物?”

    阿素忙摇头,“没有,这也是五殿下送的礼物——”

    秦缨疑问道:“你可确定?刚才五殿下身边来人清点,说不知这锦盒是做什么的。”

    阿素一惊,“这怎可能?这里头是一把镶嵌宝石的匕首,五殿下说那匕首价值万金,是他最喜欢的一件宝贝,当日来送给公主时,还特意强调了是西羌早年的供品,五年前,从大周皇帝那里讨要了来,一直私藏着。”

    见与他们所料不差,秦缨神色更是沉重。

    阿素接着道:“也不止是宝石珍贵,更精巧的是上面的机关,这把匕首是照着演戏法用的机关匕首打造的,本是西羌王之物,五殿下还说公主喜欢戏法,以后要专门为公主排演她喜欢的故事,又说公主自己也能演呢,他当日兴致极高,送来时还恋恋不舍,不过公主却没多少兴趣,五殿下有些扫兴,后将匕首装入锦盒,还是我亲自收起来的……”

    秦缨与谢星阑呼吸一轻,秦缨忙问:“是怎样的匕首?哪日送的?”

    阿素有些奇怪,锦盒分明在秦缨手中,却还要问她?

    她答道:“是公主入宫第二日送的,就是一把刀鞘刀柄银制,且镶嵌了十来颗红宝石的匕首,那最大的一颗红宝石便是机关,而匕首的精铁刀刃是可以收缩进刀柄里头的,五殿下说,演戏法的人,通常先关了机关,用利刃削瓜断木,叫人知道刀刃是真的,后来刺向戏伶,外人看着好似刀刃真刺入了身体,可实际上,却是刀刃缩进了刀柄中,以此来吓唬人。”

    戏法机关,秦缨再熟悉不过,这时她才道:“你收好锦盒之后,再未拿出匕首?那你可知,这把匕首已不翼而飞了!”

    她打开锦盒,阿素望着空荡荡的盒子一愕,“这不可能,这些东西,我们都不会带走的,公主被周人害死,周人便是我们的仇人,我们才不会要仇人之物,这件东西也是五殿下送的礼物里最珍贵的,我们更不愿落人口实。”

    秦缨又道:“这些东西放在你们屋内,这两日可有其他人有机会拿走此物?”

    阿素先是摇头,继而道:“如果是被人偷走,那便只有一种可能——是五殿下拿走了,只有他知道这盒子里放着什么,这几日,也只有五殿下来过我们殿中,他当日送的时候,公主还没想过回南诏,不知是否知道公主要回南诏,便后悔了。”

    秦缨与谢星阑对视一眼,秦缨点头,“好,我知道了。”

    阿素狐疑地看着他们,秦缨又问,“你们两位殿下,这几日没去过永元殿?”

    阿素摇头,“没有的,都是公主来未央池。”她说完又看向东北方向,“殿下们去见大周皇帝,此时尚未归来呢……”

    此时未归,那必定还在与贞元帝争辩。

    秦缨本想入内给阿依月上柱香,但见院内护卫看他们的眼神皆是不快,便只道谢告辞。

    刚离开潇湘馆,秦缨便道:“我查看阿依月伤口之时,另一道创口的宽度与崔慕之匕首刺入的创口相差无几,因此,本来的凶器本就是一把与之类似的匕首,如今五殿下送的这把珍贵匕首好端端的不翼而飞,极可能是真正的凶器,五殿下,又是五殿下!”

    谢星阑蹙眉,“但匕首送给了阿依月,纵是珍宝,也没道理再将其偷回去,而后还要用此物杀人,如此岂非更留了把柄?”

    秦缨凝重道:“的确怪异……但有没有可能,不是偷,而是还?”

    谢星阑看着她,秦缨继续道:“阿月知晓此物对五殿下而言十分珍贵,此前她有心留在大周嫁人,便未拒绝,如今要回南诏了,便不想欠这样大的人情,于是,她想将此物还给五殿下,却不想后来生了争执,成了杀人凶器……”

    这番推断,至少比偷匕首杀人更合情理,谢星阑并未反驳,只道:“昨夜光线太暗,不若再回花房看看,看是否留有其他痕迹。”

    秦缨也正有此意,“案发现场一定还有线索。”

    二人返回内宫,经过竹林时,瞧见揽月楼与邀月楼伫立在一片雪色之中,赵永繁的案子尚未勘破,两处楼阁之下都还有守卫,想到赵永繁那夜死状,秦缨眼神暗沉道:“赵永繁之死尚未追究,阿月却死在了大周内宫,不知为何,我总觉得阿月这案子的关窍,我们还未摸到,有许多地方都透着怪异,虽然线索指向五殿下,可五殿下是喜欢阿月的,纵然阿月不愿留在大周,那他也绝不至于因爱生恨去杀人,太奇怪了……”

    谢星阑道:“他与阿依月相识短短月余,绝不至于如此。”

    秦缨沉沉吁出口气,加快步伐返回内宫。

    二人奔波了整日,再回到花房时,天色已渐昏暗,御林军团团把守着观兰殿与花房,秦缨刚走到门口,便见昨夜的老花匠带着两人侯在庭院中。

    一见秦缨,老花匠忙上前来行礼。

    秦缨疑惑道:“天气这样冷,你们等在此地做什么?”

    老花匠恭敬道:“昨夜县主说,有些兰草尚可挽救,可今日来移盆,因此老朽午间便过来候着了,但他们说没有您和大人的允许,不能进去。”

    秦缨颇不好意思,“是我的不是,过来太晚了,随我们进来吧。”

    秦缨与谢星阑先进了花房,老者带着两个年轻侍从也跟了进来,秦缨边走边探看屋子,待到了第四间房,又叮嘱道:“地上痕迹颇多,你们务必小心。”

    老花匠点头,“是,小人必定不给您添麻烦。”

    说着话,一人从外拿来个竹筐,绕开血迹与杂乱污渍,一点点将泥土中的兰草拨拣出来,老花匠小心翼翼,只将未伤及根茎主叶的救起,秦缨与谢星阑见状,只继续在旁边勘察,谢星阑查探地上印痕,秦缨则仍在看倒地花架。

    “这株金嘴兰还可开花,待会子去外头移盆……”

    “小心点,那花茎本就折了,你……”

    老花匠爱花心切,亦似是师父,两个年轻学徒被他呵斥,大气儿也不敢出。

    “又是你们谁偷懒了,我早就交代过,金嘴兰和银边兰分开摆,你们却又胡乱放在一个架子上?”

    “师父,不是我……”

    “也不是我……”

    两个徒弟低低否认,老花匠则气的胡子飘飞,“这会儿倒是不认了!还有,你们又是谁没换水?这土里哪来的枯叶?”

    秦缨一眼扫过去,便见老花匠指尖捻着铜钱大小的碎叶片,两个徒弟面面相觑一瞬,其中一人白着脸道:“不是没换,或许、或许是外头水缸里没清洗干净……”

    老花匠无奈地哼了一声,“这是陛下最喜欢的兰花,你们也不仔细,不想要脑袋了?”

    两个徒弟对视一眼,面上皆是委屈,还想争辩,但看了眼老花匠脸色,到底不敢多说。

    老花匠也懒得再骂,将那叶片抛在一旁,又救回来一株兰草,如此过了两炷香的时辰,竹筐里已装了十来株兰草,老花匠站起身,痛心地道:“多谢大人和县主了,能救的都救了,其他兰草活是能活,却也没法送去御前了,待此事了了,我们再来收整。”

    只要泥土与水充足,兰草并不十分难活,但送去御前的兰草,是半分瑕疵也不能有,其余被折损的,自然只能当做寻常花草养着了。

    秦缨点头应好,待师徒三人退下,秦缨才至西侧堂中站定,她看着倒地的六架花架,眉头仍然拧着,“我还是觉得花架倒得古怪。”

    谢星阑也从满地泥渍中抬眸,“我找到八处印痕,发觉有五处像阿依月的脚印,另外三个鞋印不全,像是崔慕之的——”

    秦缨闻言凑到他身边细看,又一番比对后陷入了沉思。

    花房暖和,昨夜来时污渍泥泞,不好分辨,今日来,便见泥渍已干,印痕形状也越发明晰,秦缨摇头,指着一碎瓷片旁的印记道:“你看,这个脚印与尸体和花架旁边的,似乎并非同一人的,且若是拂开泥土,这地上的泥渍,像是被人故意拿脚抹过一遍……”

    因坠落散开的泥土大多颗粒分明,与拿脚底搓碾过的泥渍自然大不一样,谢星阑笃定道:“他如此,是为了掩盖更多的脚印。”

    秦缨眸色微暗,“是崔慕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