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批文-《工业霸主》


    第(2/3)页

    福特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心里有着压抑不住的得意。林振华的预言是那样的准确,911事件过后,议会里关于遏制中国的声音真的很难听见了,像他这样的亲华派占据了上风。

    “另外,这条生产线绝对不会生产任何与军事有关的产品。”霍恩比拍着胸脯说道,“这是我们泰戈公司和中国汉华公司合资经营的生产线,它主要是生产用于家电控制的芯片,还有一些非常低端的机床控制芯片,这些是完全不会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的。”

    “我希望,中方的机构能够签署一个声明,承诺这套设备不会被用于与军事相关的用途。”布莱森终于松了口,“这样的声明需要经过商业道德委员会的审查,你们需要先向他们提交有关的申请。”

    实践表明,找美国政斧办事并不比找中国政斧更省心,一套敏感设备的出口,牵涉到一大堆这样那样的法规,每一条都需要某个莫名其妙的委员会来进行审批。在台前“跑部前进”的,自然只能是福特、霍恩比这些人,而在后台帮着整理和制作材料的,就是汉华在美国的办事机构了,这一段时间,把这些人也累了个够呛。

    911事件带来的影响最终还是显现出来了。美国政斧出兵阿富汗,所有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反恐战争,在其他方向自然不愿意节外生枝,对中国的遏制之声逐渐弱化下来。福特等人借着这样的机会,成功地说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部门,最终拿到了允许向中国出口这套集成电路设备的批文。

    在这个过程中,汉华向美国捐献10万美元慰问金的做秀行动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笔钱虽然金额不多,但它反映的是美国从国际社会中所得到的支持。许多原来持有[***]立场的政客在此时也不便坚持他们的立场了,他们不得不公开表示,诸如中国汉华这样的企业,是美国人的好朋友,他们的友谊是值得珍视的。

    当然,在这件事情之中,反对的声音依然还是存在的。某一家新闻媒体在得到有关消息后,发表了一篇措辞谨慎的文章,提醒众人注意,这样一条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线交付中国,是否会影响到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优势,进而对美国的经济产生威胁。

    这篇文章刚刚发出,一向以贬低中国为己任的《瀚河工业评论》就发表了署名“平图梓”的短评,对于这样的猜测给予了不屑一顾的批驳。平图梓在列举了一大堆技术名词以及相关数据之后指出:中国在集成电路工业方面仅仅是一个小学生而已,即使拿到了一本大学教材,也只能摆在书架上充充门面。

    与前面那家新闻媒体发表的文章相比,平图梓的文章显得更加专业,虽然大多数的人对于其中的专业名词完全看不懂,但并不妨碍他们相信这篇文章的结论。这篇文章让那些心存疑虑的人也无话可说了。

    很快,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就被媒体们彻底淡忘了,在时下,最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是阿富汗战争,各家大报小报都是把重要版面留给这场战争的,谁还会去关心向中国出口一套什么设备的事情?

    “这就叫天赐良机啊。”林振华手里拿着福特从美国发过来的传真,笑吟吟地对项哲说道:“我本来还担心整个程序要折腾几年时间呢,没想到办得这样顺利。”

    他这话可不是夸大其辞,为了进口一套设备而等待好几年的事情,是非常普遍的。有时候等到对方同意出口了,这样的设备早都过时了。现在这套设备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走完了整个程序,的确是神速了,政治压倒一切的道理,在美国也同样适合,如果不是借着911事件的影响,福特他们恐怕也很难把事情办得这样顺利。

    项哲则拿出另外一份传真,对林振华说道:“我这也有一个喜讯,在世行和戈马共和国工业部刚刚结束的招标中,我们和星北重机获得了戈马赤道电厂主机设备的订单。星北重机负责发电机和送变电设备,我们负责燃气轮机。”

    “太好了!”林振华情不自禁地拍了一下桌子,“黑格真是好样的!”

    这次汉华参加戈马赤道电厂项目的投标,是由林振华在法兰克福招聘的德国项目工程师黑格作为总负责人的,汉华的销售总监何飞由于缺乏参加这种投标的经验,只能屈尊给黑格当副手。

    在几个月的投标过程中,黑格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丰富的经验,何飞随时地把在投标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记录出来,发回集团总部。看着何飞发回来的这些资料,林振华和项哲都感慨,如果没有黑格这样的外援,光是世行项目的那些规则,就足够把汉华给绕出局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