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1)-《重生之童养媳》


    第(2/3)页

    要说派魏楹去出使“”更新最快,全文_字手打,那形象绝对是过硬的,一时真是风头无二。沈寄抱着膝盖想,要是能带她去,她也不差。来送行的官员不少,因为连太子都请旨亲自来送,其他官员自然凑趣。于是回城的时候马车发生了拥堵。好在太子一早让小权儿骑马引着他们的马车走了前头,就跟在东宫的马车后头离开,这才没有慢慢的等在城外头。

    “大嫂,我回衙门去了。”

    “嗯,去吧。”

    今早小权儿也是公私两便,这会儿事情了了,自然得回去了。说起来,有魏楹教着,有林子钦带着,小权儿渐渐的也在开始适应如今的新生活了。十五婶当初拦人是怕小权儿上战场去,现在见他在京城五城兵马司当差,倒也欢喜得紧。写了信上京多谢沈寄替她照看儿子,也请她代为留意合适的姑娘。

    这事儿沈寄很乐意,她还和小权儿玩笑,她以前没做过这事,反正过两年也要娶儿媳妇了,索性拿他练练手。

    小权儿当时瞥她一样,直接道:“大嫂,我不跟你儿子一样啊,你就按娶儿媳妇那么张罗好了。你看上了我就娶回来。”

    “我给你找个夜叉。”

    “那我也接着。”

    不急,小权儿才十四,慢慢来。

    魏楹出远门了,要跋山涉水千里万里的去出使东昌。这一路,也真是让人挂心。沈寄极力排遣,好在她每日也有不少的事情要忙,便让自己更忙一些,每天回到屋里倒头就睡下。

    大哥不在家,小权儿一下衙总是早早就回来了,守着嫂子和侄儿侄女。

    小芝麻三姐弟没事就凑一处看舆图,讨论魏楹走到哪里了。然后翻查相关书籍,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沈寄觉得这样倒也不错。

    三个月后,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边关着人快马加鞭传回的消息言之凿凿的说魏楹叛国了。如今留在东昌,要娶新寡的东昌公主。要知道,东昌王的儿子死了,就这一个女儿,以后是要继承王位的。一时间,舆论哗然。

    “我不信!”沈寄咬牙切齿的道。东昌再富庶,比得上天朝么。魏楹犯得着为了那个小丫头片子抛妻弃子,把所有亲人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欧阳先生从前院过来,“夫人,此事怕是有人故意陷害。可是,您得早做打算。”

    对,这时候的刑法讲连坐。

    可是,实在也没什么好准备的。要抄家还是要捉人,他们都躲不过。

    沈寄转身拿了一叠银票递给小权儿,“这些你拿着,回头替我们母子几个上下打点一番。最要紧的是设法洗清你大哥身上的冤屈,先得查清那些人是凭什么证据告这个刁状的。”

    又叫了欧阳先生,“先生虽不是我魏家人,但这么多年我们相处得也同家人一般。小权儿这里,还要先生多费心指点。外院养的那些江湖人,你比我还熟,要怎么分派也比我清楚。”沈寄又拿了另一叠银票,要那些江湖人脑袋别在裤腰上替他们家办事,自然少不了银子。

    欧阳先生道:“这银子还是小爷先拿出去再给我,小爷是客居,等下不在说得过去。我肯定得被搜身才能放得出去。”

    沈寄便都给了小权儿,“你记得凡事多跟欧阳先生商量。这些日子,你就先在欧阳先生家里落脚吧。六弟那里,弟妹眼看要临盆,还是别去那里了。有什么事,你同欧阳先生也好立即商量着办。最好能找一个靠得住轻功好,又去过东昌的人去瞧个究竟。唉,多半这样的人你大哥一早就带走了。怎么也没个人回来给报个讯?这到底是出什么事儿了?”连挽翠等人都在外头置了房舍,欧阳先生自然不在话下。

    欧阳先生道:“夫人莫急,这样的人我们去找。”

    “好,你赶紧出去吧。要是门口已经被围了,你就翻墙,省得回头把你一起抓走。”

    小权儿点点头,把银票卷起放进怀里,然后出去。

    欧阳先生点点头,“如今,也只能如此了。”他压低声音道:“想来,那位也不致太难为夫人才是。”

    “如今,唯一的解决办法还是得靠洗清冤屈。皇上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能是不让人趁机作践我们母子几个。”这个消息是林子钦偷偷让人传递过来的。不过,马上大理寺的人就要来封府拿人了。

    沈寄又叫过挽翠,“好在一早给你们赎了身,这时候也不至于一窝蜂的都被抓了去。万一真的府里人被百度搜索“”看最新|章节发卖,你们倒能买了去。如果我们母子被流放,你们也能帮着打点一下。”还好,小包子小馒头都没成年,就算到了最坏的地步也不会被砍脑袋。

    挽翠红着眼道:“奶奶,您放心,爷的冤屈一定可以洗刷。到时候奴婢还回来伺候夫人。该做的奴婢等人绝不含糊。”

    沈寄点点头,“好,如此也不枉主仆一场了。”这一次的事牵连深广,魏柏魏权也统统丢官去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便是如此。可是如今,沈寄觉得能靠得住的,反倒是这些跟她朝夕相处十多年的人。他们即便救不得自己一家,但撒些银钱令她们在牢中日子好过些必定是肯的。

    “是。”

    小芝麻几个闻讯也是不敢置信,“娘,现在怎么办?”

    “等!只有等着水落石出的一天。你们几个,要跟着娘一起吃苦了。”

    外头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据说前门后门都被封了。为首的是大理寺少卿,手里拿着明黄的圣旨。沈寄眉峰一挑,看来还真的是有些实证,不然皇帝的旨意不会下得这么快。

    小亲王一下子冲出去挡在前头,“不准拿人!”

    大理寺少卿道:“这位是小公子?咦,怎么多了一个?”猛然想起醇亲王也养在魏府的事,可是三个小男孩没有一个穿王袍,看着又都差不多大,他也分辨不清。

    沈寄道:“这是醇亲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