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五零糟糠妻之子23-《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


    第(2/3)页

    不然的话,也不能生出四个这样出色优秀的孩子。

    至于宋文洁的亲爹宋广仁,林知言可不觉得几个孩子这么出色,会是他的原因。

    毕竟,宋广仁能看上只有脸蛋没有脑子的周爱敏,就知道他的眼神和脑子也都不怎么好。

    林知言对宋广仁这位渣爹的老上级,是压根没有半点好感的。

    觉得真是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

    想到宋广仁跟渣爹一样都喜欢抛弃原配换年轻漂亮的媳妇儿,林知言就十分无语。

    虽然宋广仁的原配妻子跟宋广仁彼此之间算是和平离婚,分开的也还算体面,可如果不是宋广仁先生了念头,被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原配早早察觉,进而选择主动离婚的话,他跟渣爹的行为简直没什么两样。

    那位原配要不是够聪明,懂得及时止损,恐怕她的下场也并不会比原主的生母方合秀好多少。

    好在对方不仅自己有能力,还有一个同样很有本事的亲弟弟。

    在对方的帮助下,不仅成功离了婚,还从宋广仁的身上要到了一大笔补偿费。

    唯一可惜的是,对方没能把孩子的抚养权挣到手,不得不让几个孩子留在后妈手下讨生活。

    不过不管是在女主的上辈子,还是在小说原文里,周爱敏这个后妈和宋玉洁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都不是这四兄妹的对手,两人从来就没能在四兄妹身上讨到便宜。

    至于为何本该在冀省军区的宋家四兄妹会出现在首都,林知言也弄清楚了。

    原来是四兄妹跟他们的后妈周爱敏又起了矛盾,性子有些抠搜的周爱敏克扣四兄妹的伙食费,攒钱给自己的闺女买好吃的,被脾气火爆的宋家老大直接闹了出来。

    虽然宋广仁批评了周爱敏,可也觉得大儿子有些不懂事,为了点伙食费就把家丑外扬,给他丢人。

    再加上比起软软糯糯的小女儿宋玉洁,前头原配生的几个孩子因为当初离婚的事,跟他都不亲。

    这让宋广仁心里头愈发不舒服,连续好几天都没给宋海明好脸色看。

    宋海明可不是会忍气吞声的性子,正好这会儿又在放暑假,他当即收拾行李,带上三个弟妹上了火车,直接跑到首都来找他们的亲妈和舅舅。

    四兄妹的亲妈在离婚后进了首都医院工作,一心搞事业的她并没有再婚,因此对几个孩子的到来非常高兴。

    只是亲妈实在太忙,根本分不出精力陪他们,就把四人都送到了他们舅舅那里。

    四兄妹的亲舅舅赵则安当初被上头安排给老冯当行政副手,在老冯回到首都后,他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不过对方并没有跟老冯一样去大学任教,而是被上头调去了新成立不久的第一机械工业部,担任干事。

    赵则安之前一直跟老冯待在研究基地里,因为保密的关系,并不能轻易外出,因此跟几个外甥也已经好几年没见了。

    等见到人,赵则安就发现外甥女头脑十分聪慧,得知她有意向在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后,更是感到欣喜,当即带着她上门去拜访老冯。

    老冯在考校了宋文洁一番后,发现她确实很有天分。

    想到自己都已经收了一个小天才当学生了,也不介意再多收一个,于是林知言就此多了个小师妹。

    对自己多了个小师妹,林知言还是很高兴的,尤其这位小师妹在原文中后来还成了大佬级别的存在。

    不像自己是用药剂二次发育的,对方可是天生的学神。

    不过现在的自己比起对方也不差就是了。

    林知言倒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天生聪慧的大脑就觉得自卑,对自己被药剂开发到极致的脑袋,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因为比宋文洁大了三岁,在接下来整理资料的时候,林知言便主动分担了更多的工作。

    在没了看不完的资料后,宋文洁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多喘口气了,性子也变的活泼了些。

    没几天,在两人的合作下,原本凌乱成堆的资料就被分门别类的整理好,所需的重点内容也被他们划了出来。

    至于接下来教材要如何编纂,就只能老冯自己来了,林知言跟宋文洁可帮不上什么忙。

    无事可做的师兄妹二人当即约上宋家三兄弟,逛起了五十年代的首都。

    五十年代首都的风景跟后世非常不一样,这里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也没有那么多的车水马龙,老建筑倒是非常多。

    路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虽然十分朴素,还有的带着不少补丁,脸上却已经褪去了多年动乱造成的麻木和茫然,神采里充满的是对未来的希望。

    三不五时的,林知言还能听到走在路上的人来一首大合唱。

    看着这副热闹充满朝气的景象,林知言不由自主的也跟着露出了笑。

    这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和纯粹,是后世那个被金钱腐蚀的社会所没有的。

    原本他们也是有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他们给弄丢了。

    刚满十五岁的宋家老大宋海明是他们几个人里年纪最大的一个,宋海明很有当老大的自觉,见到不远处有一个卖冰棍的,当即掏了几毛钱跟小贩买了几支,然后给他们一人分了一支。

    在炎热的夏日里,一群人啃着用白水加糖精制作的老式冰棍,又去后海划了会儿船。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林知言一直都在忙碌个不停,倒是难得有这么放松自在的时候。

    徜徉在碧波间,直到太阳的热度逐渐褪去,林知言才心满意足的回了老冯的四合院。

    半个月后,随着金陵日报考试结果发布,林知言不出意外的榜上有名。

    只是这个年代不允许考生查分,所以林知言也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又排名第几。

    他当时考完后自己大致估了下分数,考上首都大学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便也不再纠结这点。

    这边林知言还在等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送达,另一边提前知道录取结果的老冯已经买了酒菜,打算替他庆祝了。

    路上老冯还碰到了几个老朋友,听说他以前收的学生不仅考进了他们学校,总分数还高的吓人,当即生出好奇,便跟在老冯后头一起过来了。

    外人不知道林知言究竟考了多少分,他们这些体系内的老师却是有资格查阅的。

    便是老冯自己,虽然早知道林知言是个天才,依旧对他几乎全科满分的成绩感到意外。

    要知道这其中还有一科是外语,当初在乡下的时候,自己虽然教了林知言一段时间俄语,那时候他学的可不怎么好,一度被老冯认为没什么语言天赋。

    没想到这回考试,林知言的俄语居然考的非常优秀。

    老冯对此当然是非常满意的,心里觉得肯定是林知言在他走后也没放弃俄语,一直坚持不懈的学习,才会有这么好的成绩。

    只是老冯却不知,林知言为了学好俄语,舌头都差点打了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