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虽然很不喜薛明丽这对母女, 但这二人跟老师薛安桢的关系毕竟非同一般。 哪怕他不在意潘如萍是死是活,薛明丽终究是老师的亲生女儿。 她的下落,总归是要弄清楚的。 人是在庐州市失踪的, 想要弄清楚这母女二人的下落, 自然还要继续托那位市长叔伯帮忙。 又隔了半个月,林知言接到电话, 才得知这对母女跟着一个以前在黑市混的小头目,找了门路偷渡去了港城。 那小头目以前在黑市混, 手上多少犯了些事儿,前段时间在庐州扫黑除恶的运动中, 直接上了黑名单。 谁知道对方消息异常灵通, 还不等公安去抓, 人就提前得到消息跑路了。 起初并无人将潘如萍母女的失踪跟这人联系到一起,还是公安在追查那黑市小头目时, 意外发现了对方跟潘如萍暗地里的纠葛。 后来公安继续追查, 倒是跟南方几个省份合作,一举打掉了那条组织人偷渡的暗线。 只是还是迟了一步,让这批偷渡的人马游去了对岸。 知道薛明丽母女已经去了港城, 而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林知言倒是松了口气。 只要人没出问题, 还活着就行。 去了港城那边,反而让他省心, 免得他还要担心对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跑到了首都这边。 想到至少接下来几年内,那对偷渡出去的母女都不太可能再回来内地,林知言就放了心, 开始专心自己的学业。 作为时隔十年第一批通过高考被录取的大学生, 林知言发现他的同学们都充满了拼劲和干劲儿。 本来他还以为自己就已经够努力了, 可随即他就发现,自己的那点努力跟班上的同学们比,还差得远。 看着起早贪黑抱着专业课书籍啃的几位室友,被对方弄出来的动静吵醒的林知言顿时也没了睡意。 他这几位室友的年纪都比他大,有的甚至家里的孩子都快十岁了,显然都是被过去十年动荡耽搁下来的。 好在他们绝望之前,国家终于传来了高考恢复的消息。 只是即便考上大学,这些差点被耽搁了人生的青年们依旧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扑在学习上。 在大家都这么努力的氛围下,林知言也不好意思继续睡,便也拿著书本看了起来。 被室友们刺激的开始奋起的林知言,学习速度自然是惊人的。 再加上过去几年的积累,使得林知言在医学方面的基础打得非常牢固。 因此大一专业书上的这些内容,他根本没花多少时间就掌握了七七八八。 由于自学速度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教学速度,为了不浪费时间,林知言便又选修了跟制药相关的生物和化学两个专业。 作为同修三个专业,且每个专业的成绩都名列前茅的大神级人物,林知言的大名很快就在首都医科大学传了开来。 不过大家都在闷头学习,在惊诧稀奇了一段时间后,这事儿倒也没多少人继续关注。 同学们都沉浸在学习中,无人分神,医科大学的老师们却是已经将林知言列入了学校重点培养名单。 国内的医药研究工作,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跟国外比起来还是有着不小差距的。 再加上先前十年的耽搁,这种差距如今还在进一步扩大。 如今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在制药上非常有天赋的学生,他们这些老师自然当成了宝贝般。 只是在兴奋发现天才的同时,老师们的心里也不免有些纠结。 国内毕竟才刚恢复高考不久,现在不管是教学师资力量,还是制药研究的实验设备,都要差了国外一大截。 手里有着天才学生,他们却生怕自己一个培养不好,再耽搁了对方的成长。 近期跟阿美莉卡建交,国内推出的那个跟阿美莉卡高校交换生的项目,他们医科大学也争取到了两个名额。 这会儿对这两个名额该如何分配,老师们之间就有着不小的分歧。 究竟要不要将林知言也加入交换生名单,成了众人争议的焦点。 随着上面政策的松动,国内跟国外的接触渐渐密切起来。 国内的生活条件和国外差距很大的残酷现实,也慢慢展现在了国人面前。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原先坚定的信念动摇,开始心慕西方国家的先进和发达,渴望找到门路去往国外。 随着交换生的消息传开,就连他们学校里不少学生都开始人心浮动,上蹿下跳的竭力争取这两个名额。 这些学生为了争取交换生名额,表现的越是积极,老师们就越是担心。 老师们非常看重林知言在制药上的天赋,自然是希望他能受到更好的培养。 如今再没有什么是比去国外的顶尖大学做交换生,接触最新的医学前沿资料,跟随国外医学领域的大佬们学习更好的培养了。 只是越是看重林知言,老师们就越是舍不得将林知言加入交换生名单。 生怕林知言也会跟那些心慕国外发达的年轻人一样,万一去了国外后,被资本主义的腐朽生活迷花了眼,不打算再回来了可怎么办? 只是不让他出去见一见更广阔的世界,了解最先进的医学前沿,只闷头在国内闭门钻研,岂不是耽误了他? 老师们的纠结和复杂,林知言是不清楚的。 日子依旧在林知言于教室、宿舍还有图书馆三点一线中快速划过。 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在默默观察了林知言一段时间后,发现他是个十分耐得住寂寞,且很有老一辈革命家作风的年轻人,心中顿时对林知言有了不少好感。 从林知言平日里的言行举止中,对林知言的思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确定林知言是个十分坚定的爱国青年。 校长便出面打断了老师们的争议,直接拍板做主,将林知言加入了交换生名单。 校长一生阅人无数,坚信自己这回也没有看走眼。 林知言就算去了国外,也不会被那里的繁华发达迷住眼。 不过为了进一步确定,在交换生名单公布之前,校长还是亲自跟林知言见面,进行了一番交谈。 正是从这次的交谈中,校长才对林知言彻底放心。 因为他十分惊奇的发现,眼前这个年轻学生,对他们历经磨难的祖国的信心,竟是比他还要充足。 对方坚信他们亲爱的祖国要不了多久,就会彻底腾飞,化身巨龙。 对上林知言满是坚定的眼神,年纪一大把的校长也不禁有些动容。 这样美好的期待,校长当然也有,不过他却不像林知言这样信心十足。 他们国家想要发展富裕起来,甚至有朝一日比肩西方,这里头碰到的困难将会有多少,他可太知道了。 有时候对国内跟国外的差距了解的越多,人的信心就越会动摇,他们真有赶上西方的一天吗? 校长不知道,等林知言将来去了国外,亲眼目睹了西方的先进发达后,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信心。 但至少在此时此刻,他是立志为了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而去国外当交换生的。 而不是像其他学生那样,只是打算将交换生这个身份当做去往国外发展的踏板。 对去国外当交换生一事,林知言自是无可无不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