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镜头跟着后期制作的老鹰特效走,开篇便令现场众人提起心神。 豁,好大气的开场! 专业影评人们开始提笔记录,笔尖摩擦纸张的声音被音响声盖过,呈现出“蝉噪林逾静”的观感。 马拉火车一出场,便是浓浓的江文味道。 “这么快就开始隐喻了?”一个声音即便很轻微,但其中的讶意很是清晰。 闻声,前排的韩山坪抽搐了下嘴角。 那可不! 这俩王八蛋凑一块儿,缺啥也不能缺胆子。 不就是隐喻吗?等着吧,后边有的是! 镜头,台词,色彩,道具,哪儿哪儿全都是! 得亏这俩货往里头塞了位“特殊”的演员,否则光电那边儿还不得往死里剪?光指望我可顶不住。 剧情在继续,火车里烫着火锅儿。 冯晓钢的精彩客串引发一片笑声,不由地令人联想到《功夫》。 稳了! 有小钢炮献祭,《让子弹飞》的票房得起飞! 与此同时,极具江文风格的运动镜头也逐渐展现在众人眼前。可看着看着,少数专业人士发觉不对劲儿了。 快切的地方仍旧偏硬,但却多了一丝灵动! 前者,江文几乎将其风格化,运用在文艺片中。 可多了这么一丝灵动后,影片的“商业”属性便有了。换个说法,更加适合大众的审美。 是甄杰诚! 察觉到这一点的人立刻便想到了甄杰诚的名字。 看来媒体报道的并非全是胡扯,甄杰诚除了投资,编剧,客串等身份外,有没有成功抢班夺权不清楚,但担任过一段时间摄影师的传闻十有八九是真的。 “嘶!好快的节奏!” 没有时间去想杂七杂八的了。 从江文与葛尤展开对话起,剧情好似瞬间提速。 台词对话快,镜头切换快,哪儿哪儿都快! 偏偏不是单纯的快。 镜头语言,表情转换,台词的内容及语调的变化.太多的内容根本来不及去细品其中的内涵。 “你那些淹死的兄弟借我用用。” “死人有时候比活人有用!” 又是隐喻,又是内涵。 不止是现代社会,影评人们甚至联想到“我注六经”的古人们。 联想到李贽评价“孔子犬吠”,呼应着尼采的“上帝死了”。 仍旧是等不及细想, “弟兄们,上任鹅城!” 枪击闹钟,连开三枪。 闹钟是隐喻,三枪还是隐喻。 屮! 江文牛哔! 甄杰诚牛哔! 你们俩是真特么敢啊! 影评人们兴奋起来了,而后续的剧情也没有给他们泼冷水。 从进城开始,偏西部片风格的镜头让人眼前一亮,但也只是开胃小菜。 “为什么没有慢放?” “为什么不能暂停?” “首映礼又特么不是电影院,完全可以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思考并记录一下啊!” 急的抓耳挠腮,又不得不按捺住心情,生怕错过哪怕一个镜头,忽略一句台词。 直到鸿门宴开始,长达十分钟出头的对飙演技。 “过瘾啊!过瘾!” “色彩,镜头运动,台词,演技。” “这踏马才叫演戏,这踏马才叫大片!” 被江文的“踏马的”所感染,人均都“踏马的”。 在当今影视圈,能把“踏马的”用好的演员不多。其中江文和贾队长当属代表人物! 小小一座鹅城,愣是被填充了无数干货,成为彼时年代乃至当今she会的缩影。 “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怎么才七成啊?” “七成是人家的!” “晚了,前几任县长把鹅城的税收到八十六年以后了,也就是踏马的西历2006年!” “这是什么踏马狗屁道理,好人就得让人拿枪指着?” 持续的睁眼竖耳,不断的皱眉深思。 “透透透”的大波荡漾让现场的女人们啐了一口,男人们嘿嘿直乐。 “大哥,你是了解我的”令人会心一笑,唯有韩山坪突兀的一哆嗦。 雷雨交加中,江文的“翻译惊喜”带动着现场所有人的心脏跟随着其语调的停顿与节奏跳动。 终于,随着张麻子对黄老爷说出:“没有你,对我很重要。”,随着手下的弟兄们各奔前程,画面再次回到青山白石。 镜头转了一圈,落幅给了江文一个背影。 回头主观镜头,轨道,马拉火车,似曾相识。 《送别》的歌声响起,隐约传来花姐与老三的对话。 江文纵马跟上,追逐着火车而去。 镜头上拉,《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轰击着众人的耳膜。 短暂的一愣,下一秒, “哗啦啦!” 掌声雷动! 江文一把拉住甄杰诚的胳膊,走至台前,面向全场。 “牛哔吗?” “牛哔!” 虽然甄杰诚一向不要脸,但蹭江文的“牛哔”还是有点受之有愧。 于是摆摆手,将舞台留给江文一人,独享掌声与赞美。 甄杰诚想要的早就得到了:与江文在片场的交流中所收获的经验与理解! 至于《让子弹飞》的票房及版权收益,不过是顺带罢了。 甄杰诚最高兴的是,自己在掌机过程中给《让子弹飞》所带来的改变。从现场的反应,及与同行们的交流来看,甄杰诚可以确定:自己的加入并没有令这部电影产生瑕疵。 “镜头风格的主体仍旧是江文的味道,细节之处又添加了你的精确灵动。二者的平衡把握的很好,或者说主次之分表述的很清楚,并没有生出矛盾突兀。” 老某子小声回道。 “杰诚,你的基础很扎实,涉及面非常之广。” “商业领域,你走在我们的前面,我没什么好指点你的。” “但艺术领域” 顿了顿, “杰诚,你会的太多了。” “江文就不提了,我听说,凯戈引你为知己,想必你也研究过凯戈的镜头语言吧?” “嗯。”甄杰诚点点头。 “王佳卫跟我说,你在戛纳跟他聊了很长时间的电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