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故事从一个老年妇人的口述开始。” 影评人的目不转睛并不妨碍在笔尖在纸上刷刷记录。 “先声夺人!以不同手法和运镜,连续转场。” “啧啧啧,大导的功力就是硬啊,不仅避免了重复带来的审美疲劳,而且还把气氛烘托起来了!同时也介绍了主角的身份,并做了铺垫。” 对于甄杰诚的电影,首映礼上的影评人总是很累。 镜头语言需要回味,故事剧情需要整理,细节铺垫需要关注。 从头到尾,不敢有半点儿放松。 “这画面,一如既往‘甄踏马’的味道!” 一望无际的玉米地,被挤压至边缘的天际线。 明明是一部商业科幻片,但映入眼帘的却是顶级文艺片级别的镜头语言。 “又是一部时间线相对复杂的作品!但对于把蒙太奇玩出花来的甄杰诚而言,早已驾轻就熟了。” 影评人迅速记录着可能是作为铺垫的关键点,等待着在后续剧情中被翻牌,被呼应。 “背景交代的很清楚,书房里制造着种种悬疑。” “打给女儿墨菲的光线很暖,但并不失真。拍摄以正拍为主,没有正反打。而且运镜由始至终都非常稳,不,是又慢又稳!” “这三者就好像是一个固定公式?” “甄杰诚肯定不会平白无故这么做的,肯定是一个伏笔,后续一定有对比!” 影评人皱起眉头,下意识的集中注意力去思考。 然而imax影院的声源均衡喇叭系统根本不给他沉下心的机会,涂有高性能金属涂层的大银幕冲击着瞳孔,令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电影世界中! 甄杰诚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设计的长镜头,于此刻展现出它真正的魅力。 “主角的翻滚,下坠。太阳光和地球的反射光都在跟随着主角的动作,随时改变倒映在太空服头盔镜片上的位置。” “这是怎么做到的?” “还有失重,这明显不是在水里拍摄的!” “甄杰诚创新了技法?” 堆砌的细节给专业影评人带来越来越多的问号,但落在普通观众眼中,只会潜移默化的渲染真实感。配合imax的设备,制造出身临其境的体验。 所有的铺垫于“全景效应”诞生时达到高chao。 深邃的黑暗,仿佛能吞噬一切。 悬在寂静虚空中的地球,显的是那么渺小,脆弱。 莫名的孤独感油然而生,紧随其后的是敬畏。 所有人的心脏瞬间被揪紧,好似溺水窒息一般,喘不上气来。 家庭生活中的琐碎不再重要,工作忙碌中的喧闹纷争也随之安静。 “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叹吾生之须臾,畏宇宙之无穷!” 影评人下意识改编了苏东坡的千古名句,他当然知道自己的改动纯属关公面前耍大刀。但在《人min的名义》没有出现,宇宙区长孙连成“仰望星空”的形象未曾家喻户晓之前,此时再没有比这更能生动表达心情的了。 “特效做的真牛哔!” “但更牛哔的,还得是踏马的甄杰诚!” “这长镜头调度,玩的可真溜。” “蒙太奇只是甄杰诚的表面风格,细节才是这家伙的真实面孔!用细节去铺垫,一点一点渲染情绪,一步一步制造代入,最后再厚积薄发!” “普通导演作品中难得的亮点,放他这儿就只是信手拈来的工具。” 原版《星际穿越》的经典配乐萦绕在众人耳畔。 简单的搭配:管风琴与钢琴。 从起初的缓慢旋律开始,到节奏加快。 有人听到了神秘、华丽、空灵,再戛然而止。 有人感受到了无力,悲壮,不甘等各种混乱的交织。 此刻以太空为背景,孤独,空旷,渺小,令人汗毛直立。 诸多影评人不约而同的放下纸笔,选择作为一名观众,全身心的投入到观影中。 “只凭这一段,票房就得要大爆!” “踏马的,甄杰诚又要牛哔大发了!” “等等,我为什么要说‘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