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战将起(七)-《磨刀》
            
            
            
                
    第(2/3)页
    。古代运输困难,为避免浪费,国家推出诸多政策。例如隋朝规定,盗边粮一升以上,斩首,籍没其家。
    士兵遗弃米粟者斩首。军队需要在可能的战场和行军路线设立补给仓库。可长期保持食品,就不需要经常担心过期损坏,经常更新。
    那军队怎么分配口粮呢?秦军规定,高强度工作,早饭半斗小米,晚饭三分之一斗小米。站岗等任务,早晚各三分之一斗小米。
    汉军规定,从事重体力活动士兵,一个月二石九斗三升粮食,食盐3升。唐朝规定一名士兵一天发2升粮食为口粮。
    唐军禁军士兵月粮为三石,厢军两石,到后期禁军才8九斗月粮,继而糙米充好米,小斗换大斗。直到末期开始经常拖欠军粮。随着口粮不断减少,唐军战斗力也相应呈现出一路下降的趋势。肉蛋等副食品就不用提了,饭都吃不饱,还怎么披挂几十斤重甲对战北方游牧骑兵?
    一般来说大饼馒头这种食品是很晚才成为军粮的。因为面粉加工困难,而且那时人们不会发酵技术,所做干粮全部是死面。从汉朝开始,华夏人即开始吃面,当时叫做汤饼。汉魏以后,煮面糊糊,面疙瘩成为最常用吃法。
    无论汤饼,还是面糊糊都不方便携带,只有干粮才是最好的方便食品。正所谓,“夫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况深入敌境,飞挽不通...人持乾粮三斗,可用数旬”。军队作战携带干粮才是最好的办法。
    后世军队最钟爱的军粮大饼出现时间比较晚,汉朝时期才有烧饼,在民间也是偶尔食用。军队出征一般更喜爱干粮和熟食为口粮,到大唐年间,烧饼大饼成为军粮。
    唐朝为可以对抗突厥,回纥等等各种北方和西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一支饮食居止一同突厥的骑兵部队。减少后勤运输,携带干粮辅以渔猎畜奶,长途奔袭,万里转战。
    即命令城内分造干粮,麻饼,量给茶,酒,柴和水钱给士兵。宋军出战,则背负糜饼,杂饼,皱饭,硬块盐和酱行军。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军用干粮叫做“锅盔饼”。
    烧饼到了大唐得到更新发展,唐军为可以在山区林地,长途追击敌人。将圆饼,以炭火烤炙,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串之。方便士兵携带食用,这就是明朝的压缩饼干。
    唐军还有一种做法是,以一石大米做成干米饭运输,吃的时候,用热水泡饭,就可以食用,这就是水泡饭,明朝的方便面。古代日本军队也有吃泡饭的习惯。明军野战副食为把三升豉掺以五升盐捣碎如泥状,捻作成饼状曝晒干。要食用时剥一块枣核食用,以代替酱菜。
    从上古开始,军队主食主要是小米,大米和麦子。看起
    来还不错,但军队最惨的是副食。普通士兵是没有机会,经常吃到荤菜的。在军营中新鲜肉类和蔬菜非常稀缺,士兵们的副食主要是两样,大酱和腌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