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大战将起(二十五)-《磨刀》


    第(2/3)页

    罗汉听了叹了一口气:“世间的人,为了短短的三寸舌根而造下的恶业实在太多了。你可以至诚恭诵清净莲花目如来圣号并礼拜圣号,你及你母亲都可因此获福无量。”

    光目听了立刻变卖家产,寻找清净莲花目如来的圣像,一心虔诚恭敬礼拜。

    一天夜里,光目梦见清净莲花目如来,全身金色晃耀,高大如山,如来告诉光目:“你的母亲不久将投生到你家,出生后即会说话,她会告诉你这一切的因果。”

    隔了一段时日,光目家中奴婢生下一子,小孩出生后第三天即含泪告诉光目:“我是你的母亲,自从和你阴阳两隔后,就堕入大地狱中受苦无量,仰赖你行善积福、礼佛回向,才得以脱离恶道。只是我罪业深重,今世虽然投生为人,但是贫穷下贱又短命,十三岁就会死了,命终后又再堕入地狱道中继续受苦。”

    光目听了,知道此人是母亲来投胎转世,心中悲喜交加,问道:“母亲您知道自己当初为何会堕入大地狱中受苦吗?”

    奴婢之子回答:“我因为杀害众生及毁谤三宝而堕入恶道,如果不是因为你的回向,现在仍在地狱中受苦。”

    光目问:“地狱当中是怎样的情况呢?”

    奴婢之子痛心地回答:“唉!太苦了,我实在不忍再提了,那种水火交煎、千刀万剐的痛苦,是说也说不尽的!”

    光目听了,为母亲及在地狱中受苦的众生而流下眼泪,光目对空发下广大的誓愿:“愿我的母亲永离地狱的苦报!十三岁往生后,不再受恶道之苦。

    十方诸佛菩萨,请慈悲倾听我为母亲所发的广大誓言:‘如果母亲可以永离三涂恶道及下贱人的果报,并且永远不再投生为女人受种种的苦楚,愿我尽于未来百千万亿劫,誓愿救拔所有世界地狱、畜生、饿鬼道中的众生,令他们脱离如是恶道,直到成佛为止,我才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此时,空中传来清净莲花目如来的法音:“光目,你的大孝心及大慈悲心真是难能可贵啊!你能为母亲发下如是广大的誓愿,所以她此生于十三岁舍报后,将投生为守志奉道的修行人,长命百岁,之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更是绵长难计,最后亦将成就佛道,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佛陀告诉定自在王说:“当时的罗汉即是后来的无尽意菩萨,光目的母亲为解脱菩萨,而发下广大誓愿的光目,就是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从久远以前,即不断发起广大誓愿,救度一切众生。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家叫欢乐无忧,国王名叫广慈哀。该国有一个富翁,名叫摩诃檀,他妻子名叫栴陀。栴陀怀孕,十月期满,生下一个男孩,天庭丰满,两耳垂肩,一副福相,世上少有。

    这孩子刚生下来就会说话,只听他对天发誓:“我要救济帮助天下所有的穷苦人,要让一切孤老鳏寡的人,都能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父母见状,大吃一惊,怀疑是否“妖魔鬼怪”前来投胎,想找算命卜卦的来算一算。

    孩子马上知道了父母的心意,他说:“你们放心,我是人,既不是妖魔,也不是鬼怪,只是可怜天下的穷苦人,想帮助他们罢了!”说完,就再也不吭声了。

    因为这孩子刚生下来,就抱有这么宏大的志向,所以他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大意。此后,大意与普通孩子一样,再也没有什么特异的言行。到了十七岁那年,他对父亲说:“我看天下有许多穷苦人,很可怜,想尽量帮助、救济他们,使他们能过幸福的生活。”

    父母想:“这孩子刚生下来,就发过这个誓愿,自然是无可变更。”只好完成他的心愿,便说:“我们家有无数金银财宝,随你的心愿,想怎么布施都行,我们不会制止你。反正等我们死了之后,这些财富也全是你的。”

    大意说:“父母的财富虽然多,但天下的穷人更多,所以这些财富仍不够我布施。为了彻底解救天下的穷人,我想入海采集珍宝,回来布施。”父母一开始,怎么也舍不得让大意出去经历大海的风波之险,坚决不同意他去。但禁不住他再三地软磨硬缠,最后只好答应他。

    于是大意告别父母,踏上旅途。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国家,该国有一个婆罗门,家中十分富有,积蓄了很多金银珠宝。他看见大意相貌端正,满脸福相,非常喜欢,就说:“你真是个惹人喜爱的孩子。我有个独生女儿,人出众,想招你为婿,你就留在我这儿吧!”大意说:“我为了入海采集珍宝,才离家来到这里,采宝的事尚未完成,所以不敢答应您的要求。等我回来再说吧!”

    继续前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海边,他不怕风恶浪险,毅然驾船入海,果然采到许多珍宝。他很高兴,但转念一想:“这些珍宝仍然不够布施,还应多采集到他宝物。”便派人把采集到的珍宝送回本国,自己继续向深海前进。

    大意乘风破浪,不断前进。忽然前面海面上,冒出一棵大树,周长有八十由旬,高有八十由旬。大意把船拴好,奋力爬上去,远远地看见有一座银城,宫阙殿阁都是用白银铸成的,天空漂荡着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天女来来往往。但是,有一条毒蟒用它那巨大的身躯,将整座白银城围了三圈,警觉地守护着这座宝城。毒蟒看见有人走近,便抬起头来,瞪着眼睛,巨大的蛇信一吐一伸,还喷出阵阵毒雾。

    大意想:“人无伤蛇心,蛇也不会有伤人意。”便席地坐下,进行禅定。毒蟒见大意并无恶意,便低下头来,过了一会儿,竟然睡着了。于是大意打算进白银城。守门的将士见一个外乡人要进城,急忙跑去报告国王。

    这儿从没有外乡人来过,听说有人来,国王十分高兴,亲自到城门迎接。国王说:“希望您能在我们国家住上一段时间,让我供养您三个月吧!”

    大意回答道:“我此行是为采宝,因此不能久留。”国王说:“无论如何,也要请您住些日子。”大意只好答应了。

    国王为大意准备了种种华贵的衣服、精美的食物,让他住在富丽的宫殿中,派了许多天仙般美丽的宫女服侍他。大意在这儿住了九十天后,便向国王告辞。

    国王看实在留他不住,便拿出许多金银珠宝送给他。大意说:“这些金银珠宝我不要,听说国王有一颗聚宝珠,希望能送给我。”国王说:“我倒不是舍不得给您,只怕路途艰险,您很难将它带回家。”

    大意说:“我是为了要让天下的穷苦人都过着幸福的日子才出来采宝,我不怕什么艰难险阻。”国王便令人把宝珠取来,交给大意,说:“这颗聚宝珠,能把二十里内的各种金银珠宝都吸附过来,望您一路珍重!”

    大意继续前进,又看见一座黄金城,宫阙殿舍全部用黄金铸成,到处是用七宝堆砌成的树木,天空中奏着美妙的音乐,天女、侍从比白银城还要多,而且更漂亮。但是,也有一条大毒蟒绕城六圈,盘旋而卧,看见大意来到,便抬起头来,恶狠狠地盯着他。

    大意又坐下来禅定,那毒蟒不一会儿低头睡着了。大意正要进城,守门人早已通知国王,国王已迎出城门。

    国王看见来了个外乡人,非常高兴地说:“无论如何,请您在我们这儿住上一段时间,让我供养您三个月。”

    大意只好留下。国王为大意准备了宫殿、衣服、饮食、器具,并派许多美丽的天女为他唱歌、跳舞。

    大意住了六十天,怎么也住不下去了,坚决要求国王让他走。国王就拿出许多珍珍的七宝送给他。

    大意说:“这些七宝,我一样也不要,听说大王有一颗聚宝珠,希望能送给我。”国王说:“不是我舍不得这颗珠子,只是您路途遥远,又多艰辛,恐怕很难将它带回家。”

    大意说:“为了千百万人的幸福,我不怕任何艰难。”国王便把聚宝珠送给大意,告诉他说:“这颗宝珠,能把四十里内的珍珠宝贝,都吸引到自己身边。”

    大意又继续前进,看见前面有一座水晶城,宫阙殿舍全部用水晶砌成。七宝的树木、天然的音乐及美丽的天女,都比黄金城还要多、还要精。但是,同样有一条大毒蟒绕城九圈,盘旋而卧,看见大意来到,便抬起头来盯住他。大意坐下来禅定,那毒蟒不久就低头睡着了。大意正要进城,水晶城的国王早已听到禀报,前来迎接。

    国王也挽留他说:“请您在我们这儿住上三个月吧!”大意答应了。虽说这儿的招待,比黄金城更好,但大意只住了四十天,便向国王告辞,坚决要走。

    国王就拿出种种珍宝送给他。大意也都不接受,说:“这些我都用不上,听说国王有一颗聚宝珠,希望您能送给我。”

    国王取出聚宝珠送给大意,并告诉他说:“这颗珠子能把六十里内的各种珍珠宝贝,都吸引过来。”大意告辞水晶城国王,继续前进,看到了一座琉璃城,宫阙殿舍全都用琉璃建成。七宝的树木、天然的音乐、美丽的天女,又是水晶城所无法比拟的。有条大毒蟒绕城十二圈,看见大意来到便抬起头来。但大意一坐下来禅定,它也低头睡着了。

    琉璃震惊的国王也迎出城门,请大意在这儿住上三个月。虽说这儿的招待好过水晶城不知多少倍,但大意只住了二十天,便坚决要走。国王也拿出许许多多珍奇七宝要送给他。

    大意一样也不收,只希望国王送他聚宝珠。于是国王也取出聚宝珠,送给大意,并告诉他:“这颗珠子能把八十里内的一切珍珠宝贝,都吸引到身边。”

    大意怀着四颗聚宝珠,高高兴兴地踏上归途。他找到自己的那条船,又冲向茫茫的大海,准备回国。

    海里的许多龙王,听说大意得到四颗聚宝珠,正要回家,便聚集在一起商量说:“我们海里虽然有各式各样的珍珠宝贝,却还没有聚宝珠,我们要想个办法,把它们夺过来。”于是下令让海神去夺。

    海神变作一个人,驾着一条小船来找大意,问道:“听说您得到几颗珍异的宝珠,能让我看看吗?”

    大意便从怀里掏出那四颗聚宝珠交给他。海神接过宝珠看了看,随手就把它们扔进大海,自己也显出原形,跳入大海。

    大意这才知道上当了,怒不可遏,大声喊道:“好啊!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这四颗宝珠,今天竟然被你骗去,如果你不赶快把它们还给我,我要把你们的大海掏干!”

    海神听了,不禁哈哈大笑道:“你的志气可真大啊!大海其深三百三十六万由旬,其宽无边无际,你怎么能把大海掏干?难道你有本事将太阳拉到地上,将狂风捆起来吗?即使你能拉下太阳、捆住狂风,你也掏不干大海啊!”

    大意微微冷笑,叫道:“有志者,事竟成。咱们走着瞧!”便掏出一把勺子,舀起海水来。
    第(2/3)页